為有力促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進一步強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和民族鄉民族村創建工作指導,實現示范先行、上下同創,共創共建、互幫互建的目的。邵陽市建立市領導聯系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制度,市領導率先垂范及時聯系、指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單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果顯著,對全市創建工作起到了榜樣示范作用。
2022年1月,邵陽市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動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邵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邁入快車道。市委、市政府科學謀劃,作出系統性布局,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全力塑造邵陽市民創工作的新優勢、新動能。《邵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實施方案》統攬創建工作全局,凝聚各方力量、統籌協調,推動形成共建共創的創建工作大格局。《邵陽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創建和教育基地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4年)》促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落實落地落細;《邵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創建時間表,明確責任單位落實責任人,確保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有序推進。
邵陽市出臺《關于建立市領導和市民委委員單位聯系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制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家19位主要領導聯系、指導20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單位),覆蓋全市除雙清區以外的12個縣市區,涵蓋所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示范區(單位)及1個示范景區。
市委書記正身率下,聯系城步苗族自治縣汀坪鄉,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為契機,把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融合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全過程,推動全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聯點市領導不定期深入示范區(單位)開展工作,通過指導創建工作,幫助聯系示范區(單位)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措施辦法,督促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各項任務。通過解決創建難題,協調示范區(單位)和市直相關單位之間關系,切實解決他們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通過出席重大活動,同步開展黨的二十大宣講、民族政策法規宣講等,增強影響力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民心。自制定聯系制度以來,累計開展各類調研座談、指導創建等工作等51次;走訪慰問2次;落實創建經費340余萬元;硬化村組道路5.1公里;協助召開湘窖百億產業園建設現場推進會;完善示范區(單位)基礎設施;解決改廁、電路、少數民族員工食堂等民生問題6起。
華學健同志在湖南藍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調研
堅持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在全市中小學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豐富形式、創新方法,引導學校師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在全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各民族群眾共享、共慶春節、端午、中秋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增進各民族群眾間的相互了解、相互欣賞,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加強文旅融合,助力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全市有1個少數民族自治縣,1個少數民族過半縣,15個民族鄉。市領導聯系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中,有6個民族鄉,1個示范景區,占市領導聯系單位的35%。文旅融合發展既能夠推動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能夠通過交往交流交融,搭建情感橋梁,奠定文化基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邵陽市第一屆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補齊硬件設施短板,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深入推進民族院落建設,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實現各民族和諧融洽、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確保創建工作有平臺、有實效、有成績。
提升服務效能,主動作為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湖南藍印花布文化有限公司、湘窖酒業、邵陽經開區九興鞋業3家企業作為新創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企業,納入市領導聯系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名單。市領導組織召開湘窖百億產業園建設現場推進會,了解企業擴產能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排憂解難,并為企業解決3萬元創建經費;指導湖南藍印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以藍印技藝體驗館、農耕文化傳承館、“民族團結一家親美美與共萬象新”主題文化教育展廳、藍印成品展示廳、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廳、孵化創新車間等系列展館為主體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觀館建設,并為其解決50萬元相關經費;為邵陽經開區九興鞋業解決少數民族員工食堂建設并提供1萬元資金支持等。
著力基層建設,筑牢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屏障
市領導聯系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中,有7個鄉鎮(街道)、5個村(社區),占市領導聯系單位的60%。市領導深入了解為民辦實事、鄉村干部隊伍建設、集體經濟發展、駐村幫扶等工作,結合社會治理六項重點工作指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團結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大力發展產業,助力新寧縣月漢村發展臍橙產業,打造“百里臍橙連崀山”產業、解決邵東市九龍嶺鎮改廁、電路改造等經費40萬元、為隆回虎形山瑤族鄉落實民族發展資金40萬元、為大屋瑤族鄉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經費56萬元,硬化村組公路5.1公里等助推鄉鎮“五小”設施建設、紅色村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確保各族人民安居樂業。
當前,全市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6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12個、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58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個。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主題,打造“民族團結號”公交專線,為公共交通服務的示范樣板、民族團結教育的移動陣地,并在全市所轄9個縣全部開通“民族團結號”公交專線,形成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張新名片、新品牌。同時,還將在主城區建設2個主題公園、1個主題廣場、1條主題大道、1座主題雕塑、1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主題教育館和16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教育基地等。為生活在這片熱土的51個各民族群眾,640萬邵陽人民共同描繪民族團結進步的耀眼新畫卷。
邵陽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中辦國辦《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等文件的要求,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圍繞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主題,把握創建方向、突出創建主題、深化創建內涵,奮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聚力譜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邵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