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6月13日訊(通訊員 梁雨)今年來,新寧縣不斷豐富宣教載體,抓實制度引領、示范創建、共建共享三項舉措,面向黨政干部、各族群眾及各地游客講好中華民族故事。
強化制度引領,推動全面覆蓋。該縣充分利用縣級媒體資源、教育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建設“宣講傳播基地”“教育實踐基地”等“六大基地”,涵蓋行政學校、縣直單位、社區、中小學校等各個行業單位。
突出示范創建,打造特色品牌。充分挖掘運用該縣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資源,在基礎條件好、影響力較大的行業單位建立示范點,打造一批新寧品牌。率先成立“崀山同心大講堂”,全面推進“三學一講”。精心打造舜皇里研學基地,依托紅色紀念館、石榴籽課堂等常設展廳現有資源,開設集培訓、教學和展演于一體的實踐活動,讓各族青少年通過學習參觀、親身實踐零距離感知湖湘文化魅力,感受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秀美以及新寧的民族風情。充分發揮旦平故里紅色旅游景區教育作用,依托“宛旦平烈士故居”“新寧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宛旦平烈士事跡陳列館”等紅色資源,激發各族群眾愛國之情。
堅持共建共享,增進民生福祉。成立“紅石榴”文藝宣傳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進醫院、進鄉鎮,豐富各族群眾精神生活。縣婦聯在黃金瑤族鄉、麻林瑤族鄉開展“兩癌”免費篩查活動,為511名瑤鄉婦女進行免費篩查。團縣委舉行“民族團結一家輕 溫暖童心遞愛心”2023年“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學計劃”助學金發放儀式,為各族學生發放助學金1萬元。縣人民醫院深入實施“復明工程”,讓2700多名各族白內障患者在家門口重見光明。
醫保局積極落實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要求,實現縣內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異地聯網直接結算全覆蓋,并有序推動定點醫藥機構開通異地聯網結算功能,讓各族群眾異地就醫報銷更有“醫”靠。崀山旅游文化集團組織開展“凝心聚力 團結奮進”民族團結進步系列活動,促進各族員工增進“五個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