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70項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數量排全省第三,其中市本級位列全省第一,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排名全省第五,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連續兩年獲評全省優秀……
2023年,邵陽市緊緊圍繞“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態度、“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精神,真抓實干、比學趕超,交出優異“成績單”。
蓄勢聚力 下好“先手棋”
一年之“計”在于春,奮楫篤行啟新程。
2023年1月29日,正月初八,市委書記嚴華主持召開全市2023年重點項目工作推進會,強調全市上下要把抓項目建設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嚴格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匯聚“一起來想、一起來干”的強大合力,奮力推動全市項目建設提質提效,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好成績、展現新氣象。當天,全市106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總投資331.37億元,為推動邵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活力、積蓄更多新動能。
市委副書記、市長華學健謀劃部署、推動市政府“三重點”工作,全年6次專題調度全市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任務,通過聽取匯報、認真分析、逐一點評、精心指導,以“真刀真槍”批評,拿出“真金白銀”獎勵,充分調動全市各級各部門爭先創優的積極性,以釘釘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實、抓督查,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推進。
全市各級各部門吹響高質量發展“沖鋒號”,錨定目標抓發展,對應出臺相應方案,確定專人專班,真抓實干,搶占先機,以開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勢的干勁,心無旁騖拼經濟、甩開膀子抓發展,為實現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創先爭優 打好“發展仗”
2023年2月20日上午,在邵陽美麗來發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三條生產線全力開“跑”,趕制當月發往尼日利亞的訂單。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制品原材料集散地、中國第二大發制品生產基地及中國第三、南方最大的發制品出口基地,目前邵陽市注冊的發制品企業有115家,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邵陽發制品涵蓋發條、發套、發飾和工藝發等3000多個品種規格,遠銷北美、歐盟、非洲、東南亞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非洲市場的60%、全球市場的15%左右。
近年來,邵陽持續加強與邵陽海關的聯動互動,不斷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幫助園區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推動園區外貿逆勢發展,保穩提質。為促進發制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經開區專門開辟2000畝土地打造發制品產業園,實施免規費、新廠房設備補貼、招工補貼、融資服務等各項政策扶持,為邵陽發制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鋪就了一條快速通道。
在湖南邵虹特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僅有0.5毫米的超長超寬超薄液晶基板玻璃正一批批產出,其厚度、翹曲、應力等關鍵指標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我們目前正在加快第二條熱端生產線建設。”董事長劉正茂介紹,“項目全部建成量產后,年產玻璃將達到7000萬平方米。”如今,邵陽市已建成特種玻璃產業科研平臺,集聚下游企業80余家。產值近200億元的特種玻璃產業集群正全速生產。
邵陽市借“數字時代”東風,乘“萬物互聯”大勢,全力推動“智賦萬企”行動。邵東市依托邵東智能制造研究院,為更多打火機企業提供專業化數字技術服務,幫助它們完成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實現降本增效,將一支打火機的人力成本從0.1元錢降至一分錢,成就了邵東打火機的極致成本,打造出了年產值近200億元打火機產業,帶動6.5萬人就業,挺起了邵東乃至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過去一年,現代化新邵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市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邵永高鐵開工建設,犬木塘水庫首臺機組發電,“邵陽-懷化-東盟”接續班列成功首發;全市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前5年總和,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總數全省第1;邵東打火機獲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邵陽經開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等,邵陽憑借自身實力交出了喜人“答卷”。
民生為筆 繪好“新畫卷”
漫山遍野的臍橙樹上,累累果實如同一個個小燈籠綴滿枝頭,一輛又一輛裝滿臍橙的大貨車穿行在鄉村公路上,果農們收獲著豐收的喜悅。在新寧縣黃龍、月漢、老渡等臍橙基地,對于吃臍橙飯、穿臍橙衣、開臍橙車、住臍橙房的村民而言,臍橙串起了他們日常生活的點滴。
邵陽市作為農業大市,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與此同時,邵陽市堅持農村特色產業發展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兩手抓”。目前,邵陽市現有省級特色精品鄉村1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7個,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經營性收入平均達16.65萬元。
“雖然從窮山溝搬到城里,距離只前進了幾十里路,生活卻進步了幾十年。”來自七江鎮的村民陽義軒說道。在隆回縣興業小區,“搬家”是很多村民人生的“分水嶺”:往前,長期飽受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務工難之苦,更別說實現脫貧致富。往后,搬遷打開致富門,安居樂業夢成真。
易地扶貧搬遷,是破解“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困局的根本途徑。邵陽作為湖南的面積大市、人口大市,也是湖南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最重的市州之一。“十三五”時期,邵陽共搬遷群眾2.37萬戶、8.95萬人,占全省的12.9%,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幸福家園,奮力譜寫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動人新畫卷。
在資江河畔,隨處可見穿紅馬甲的干部群眾,對轄區內的河道進行清潔打撈。據統計,2023年,邵陽市河湖長制工作堅決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政治責任,夯實基層“三長兩員”履職責任(河長、警長、檢察長和河長辦工作人員、河道保潔員),四級河長累計巡河18.2萬人次,整改問題11.32萬個。2023年,邵陽市河湖長制工作蟬聯湖南省政府真抓實干激勵。
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功。2023年,邵陽市全面完成十大省級重點民生實事34個考核指標任務,高質量完成省級重點監測民生項目: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80個、受益群眾3.9萬戶;新建公辦幼兒園12所、義務教育學校7所,普通高中“大班額”全面消除;市中醫院獲批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制鎮衛生院全部達標等等……一樁樁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工程,回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群眾撐起了“幸福傘”。
站在2024年的新起點上,邵陽將以更足的信心和底氣,全面落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一域發展為全省增光添彩。
(作者 戴林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