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9月16日訊 “創業很艱難,我想逼自己一把,在老家新寧縣黃龍中學設立獎學金,如果創業失敗,獎學金肯定發不出去,我也沒臉面對父老鄉親。”9年前,剛剛開始創業的新寧縣人陳政松對弟弟、妻子說出這樣一番話。他設立獎學金不僅僅是助力農村教育,也是為時刻提醒自己必須全力以赴工作。正是這樣的念頭,讓陳政松正式踏上公益之路。如今,他發起設立的獎學金已累計發放了7萬余元。
慷慨解囊 在母校設獎學金、建書屋
2013年,27歲的陳政松和弟弟在深圳創業。成立公司前,他告訴弟弟,雖然創業很艱難,但他還是想在老家新寧縣黃龍中學設立獎學金。這一想法得到了弟弟和妻子的大力支持。2013年下半年,黃龍中學第一個獎學金——文德教育獎學金正式設立,獎金雖然只有2500元,但卻給孩子們帶去了溫暖和希望,也給陳政松注入了拼搏的力量。
“讀大學的時候,我曾經支過教。”陳政松說,那個時候,他就發現很多學校都設立了獎學金,“我以后能不能也在母校設立一個獎學金,激勵學弟學妹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呢?”他覺得,農村教育更需要關注和支持。2017年,陳政松又在黃龍小學設立文德獎學金,至今已有300余人獲獎。
2015年,為了陪伴父母安享晚年,他把公司交給弟弟打理,毅然加入了返鄉創業的大軍。
“孩子們放了學,只顧玩手機打游戲,沒人輔導他們學習。”回鄉后,關注教育的陳政松看到了留守兒童群體存在的問題。陳政松開始和妻子陳群商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陳群是一名小學老師,留守兒童是她比較關注的學生群體,她的想法和丈夫不謀而合。為了填滿留守兒童的空白時間,夫妻二人開設了留守兒童輔導班,義務給孩子們輔導作業,和他們談心。
2017年,陳政松結識了青年導演蔣能杰,兩人在黃龍小學設立了“棉花沙圖書屋”暨“文德教育公益書屋”,為孩子閱讀提供書籍和場所,培養孩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的好習慣。目前,書屋藏書已達4000余冊。
無畏逆行 為武漢人民送“紅果”
回鄉創業的陳政松成立了新寧縣夷江魚漁業有限公司,這是新寧縣第一家特種養殖基地,也是新寧縣唯一一家獲得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2020年9月,公司在湖南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
2020年初,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陳政松萌生了為武漢人民送水果的想法。與朋友初步溝通后,他第一時間向共青團新寧縣委匯報,得到支持后,他馬上聯系協會的幾位骨干成員商討,發起捐贈活動。為確保所捐贈的臍橙品質有保證,陳政松連續幾天走村入戶做宣傳,嚴把質量關。
起初,陳群非常擔心他的安全,反對他去武漢。陳政松說:“老婆,你當初選擇我肯定是了解并且認可我的,我希望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希望他們都能夠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能夠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他耐心地勸說下,陳群雖然心疼,卻也同意了。
通過短短3天時間的努力,陳政松共募捐到愛心臍橙12000箱,合計約60噸,其中包括他自己捐贈的0.78噸。2020年2月13日早晨,陳政松與好友伍松柏護送滿載新寧人民愛心的崀山臍橙向武漢出發。
“能夠幫助別人,再忙也值得,我覺得很榮幸!”陳政松說,以后他會和家人一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