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將各級產業發展有關會議精神、優惠政策措施貫徹到各監測點,助推發展。以上視頻為東盟產業園建設場景
“自從市政協民主監督小組入駐以來,我們進一步聚焦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多次跑等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審批便民化,企業和群眾只需進一扇門就能辦成多項事,讓邵陽政務更有速度,營商環境更有溫度。”12月23日下午,邵陽市優化營商環境事務協調中心主任葛亮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今年來,市政協充分發揮民主監督職能,大力助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年”落實落地。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和全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會精神,市政協辦公室今年6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實體產業發展”專題民主監督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履行民主監督職能,提高監督實效,優化全市營商環境。
專題民主監督的范圍包括:市直職能部門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工作情況;全市重點產業項目、重點企業的發展環境,2019年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簽約項目落實、落地服務情況;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湖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規定》、邵陽市《關于優化政務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33條》等文件、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
其間突出六項監督重點:企業審批綠色通道是否開通,“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否到位;審批過程是否公開透明,是否存在“索拿卡要”現象;企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相關優惠政策是否落實到位;職能部門在服務企業過程中是否存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職能部門是否采取有力措施打擊強買強賣、強攬工程、阻工鬧事等妨害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是否存在其他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和現象。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這一主題,市政協綜合運用“委派民主監督小組、設立監測點、民主測評”三種監督方式,在重點項目和企業中設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測點38個,選派政協委員63名、分7個民主監督小組入駐市城建投集團公司、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7個單位開展民主監督。監督工作開展以來,共發出民主監督函、民主監督簡報27件(期),通過微建議、微監督、“12345”熱線督辦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事項136項,組織委員和企業負責人對67個單位進行優化營商環境民主測評,推動了優惠政策在企業落地見效。
作為民主監督對象的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今年來以“放管服”改革為總攬,積極營造“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規范、更加優質”的政務服務環境,大力推動全市政務服務環境和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省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對我市“2020年應對疫情復工復產穩就業”“邵陽經開區實施四項提升行動,強化企業服務”“邵陽市市監局四抓四保,引領市場主體快速發展”工作進行了通報表揚并作典型推介。
在民主監督工作中,市政協積極收集、反饋監測點信息,將各級產業發展有關會議精神、優惠政策措施貫徹到各監測點和民主監督小組受派單位,幫助陽光發品等監測點企業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出口轉內銷和債轉股等方法化危為機,轉型發展。監測點東盟產業園去年下半年簽約引進,年內可完成38棟標準廠房建設及科研樓建設,已陸續簽約、入駐企業40多家,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接納企業100多家,解決就業上萬人。東盟產業園建成后,將是企業集群的匯集地,同時也是邵陽市提高辦事效率的標桿、招商引資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