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洞口縣長塘瑤族鄉老艾坪村:夯實三個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源:邵陽新聞網 作者:肖又軍 劉青凡 2022-06-02 16:53

邵陽新聞網6月2日訊(通訊員 肖又軍 劉青凡 )為進一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文明新風。6月1日,洞口縣長塘瑤族鄉老艾坪村舉辦“好婆婆”“好媳婦”“衛生清潔戶”表彰活動,表彰了照顧癱瘓在床媳婦十余年毫無怨言的當代好婆婆典范陳米秀和院內外干凈整潔、落實雞鴨圈養的陳顯江等3戶衛生清潔戶,該村50余名群眾參加。

近幾年來,長塘瑤族鄉老艾坪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典型,及時化解民族矛盾,多措并舉,內外兼修,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村地處于雪峰山腹地,平均海拔870米,距洞口縣城15公里。該村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共7個村民小組135戶445人,其中98%都屬瑤族人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棕包腦舞”的發源地。

瑤漢通婚,構建中華民族交往交融情感基礎

“我是一名漢族姑娘,瑤村小伙的熱情淳樸吸引了我,我愿意嫁到瑤村,更要盡最大的能力建設美麗瑤村?!?,長塘瑤族鄉老艾坪村的秘書肖慧談起了自己參選村干部的初衷。老艾坪村是該鄉唯一一個瑤族小村,民國時期,族際通婚仍是瑤族群眾諱莫如深的禁忌。村民們久居大山,過慣了刀耕火種半原始的簡單生活,崇尚梅山文化,不與外界交流,流行族內通婚。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交流發展、教育文化不斷共享、普通話不斷普及,瑤漢兩族社會地位趨向平等,生活交流不斷增多,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流行,打破了族際通婚壁壘。六十年代后,瑤漢通婚逐漸普及,瑤族姑娘紛紛嫁出大山,瑤族小伙也敞開心扉,接納外族女性。目前,老艾坪村瑤漢通婚率超過80%,3名村干部有2名村干部是瑤漢結合家庭,各民族互相通婚,杜絕了族內近親結婚現象,減少了民族分歧,促進了民族交融,形成了瑤漢一家親的良好社會氛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了濃厚的情感基礎。

重視教育,推進中華民族共享共建精神基礎

五十年代,老艾坪村的村民們受教育水平極低,年紀大的村民基本屬于文盲,不會寫字,不會普通話,不重視教育,傳統民俗和文化靠晦澀難懂的瑤語代代相傳,與外族交流存在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

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中小學亂收費問題得到進一步治理,鄉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扎實推進。如今,老艾坪村學生義務教育達到100%,共培育出大學生13    人、研究生3人、博士生1人。

文化認同感不斷加強。長塘學校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努力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該校是洞口縣第一所國防教育特色學校,也是該縣第一所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棕包腦舞”融入課堂教學的學校,不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各族學生在文化浸潤中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宣傳教育不斷深化。“作為瑤族同胞,此時此刻我內心非常激動,感謝黨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我會緊跟黨中央的腳步,發展瑤族特色產業,帶領兄弟姐妹發家致富”,這是老艾坪村致富帶頭人戴昌宗在集中觀看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后發自肺腑的感言。類似的集中學習、主題黨日、微宣講已成為長塘瑤族鄉鄉村干部、黨員、群眾的工作常態。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潤物細無聲”的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2021年底,老艾坪村獲評邵陽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洞口縣同心美麗鄉村、洞口縣文明村。

產業興旺,夯實中華民族共榮共生經濟基礎

2019年底,老艾坪村在省扶貧工作隊水電八局的幫扶下,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年,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清零,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了質的飛躍,脫貧成效顯著。長塘瑤族鄉黨委和水電八局駐老艾坪村工作隊獲評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如今,洞口縣委統戰部接過來駐村幫扶的接力棒,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村由深度貧困村成功轉型為鄉村振興示范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瑤漢兩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特色產業有序發展。老艾坪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大力發展甜茶、蜂蜜、藥材、臘制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油茶產業采取農戶參與合作社入股分紅的方式,確保逐年收益。特色產業已成為各村和老百姓經濟收入新的增長點。2021年該村新建成一所臘制品加工廠,初步投入使用,已生產高山琥珀臘肉200余斤,深受市場青睞。通過“以購代捐”、“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幫助銷售農副產品10余萬元。特色產業的發展,讓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

勞務輸出穩定增長。改革開放以來,老艾坪村的青壯年一改往昔采藥、狩獵、打漁的謀生方式,紛紛外出務工?!耙蝗司蜆I,全家脫貧”,勞務經濟成為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該村共有235名勞動力,168名穩定就業,中國水電八局建筑公司就業12人。經濟收入的增加,讓瑤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了根本改觀,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為增強“五個認同”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了堅實經濟基礎。

(編輯:李金娟)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