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石質邊坡綠色混凝土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并運用產值已過億元;
他的“畜南下、禽北上”生態試驗,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九三學社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和重視。
他,就是長沙邵陽商會副會長、湖南天方綠化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愛民。他用文化推銷邵陽,他用綠色實現自我價值,也用自我保護綠色。
長沙邵陽商會副會長、湖南天方綠化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愛民。
敏銳嗅覺發現綠色商機——實現自我價值
唐愛民,土生土長的新寧縣白沙鎮人,在青山綠水的靈氣中成長,不但有著聰明的大腦,而且有著大山般堅厚的意志。新寧四中畢業后考入了湖南農業大學農學系,1994年畢業后分配到湖南省公路機械工程公司任施工員。期間,由于業務精湛、責任心強,善于思考,唐愛民很快從普通工人升職為技術員、工程師,隨后又晉級為高級工程師。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做好,要善于動腦去思考問題,尋找問題的最優解。”唐愛民說著自己的處世態度。
因為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的最優解。在公路公司工作期間,唐愛民和他的團隊研發出了“石質邊坡綠色混凝土技術”,破解了高速公路兩旁巖石邊坡植被易遭破壞的難題。該技術在世界同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不僅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而且在成果轉化中運用產值已過億元。
利用“石質邊坡綠色混凝土技術”保護的高速公路兩旁巖石邊坡植被效果圖。(資料圖)
“那時候高速公路施工,兩邊的植被被破壞了也沒人管,而且當時又沒有對應的解決措施,就覺得破壞了很可惜,就和同伴們商量,沒想到后來成功了,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面對自己的成功,唐愛民輕松的說道。
正是基于自主研究開發的環境技術,2001年,唐愛民成立了湖南天方綠化實業有限公司——一個綜合型園林二級施工企業,總部設在湖南省長沙市,下設貴州分公司、廣州分公司、園林設計工程部、循環農業研發中心及天方會所,致力于中國環境退化和治理等問題的研究與實踐,企業目標為“石頭長草、庭院增香、城市森林、地球添彩”。
“我覺得綠色是無限商機的,因為,人類生存需要綠色環境,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綠色在不斷的遭到破壞,辯證矛盾的存在便迎來了無限商機。”唐愛民思路清晰的說道。
“畜南下、禽北上”治理沙漠化——用自我保護綠色
唐愛民介紹,2005年5月14日,一個偶然的機會,唐愛民認識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蔣高明。交談中,蔣教授說了一句“中國的沙漠化越治理越厲害”,讓唐愛民大為震動。于是,第二天他直接打的從北京北上山西大同至內蒙古二連浩特,橫穿100公里到張家口。
“兩天時間,在那里看到的場景讓我非常沉重,沒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沒有綠油油的草地,甚至連成群的牛羊都沒有,植被破壞真的太嚴重了。”唐愛民說著當時的心境。
隨后,由湖南天方綠化實業有限公司出資10萬元,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建立“禽北上”生態試驗基地。
“把一部分草原圈起來,不準養牛羊,只能養雞。”唐愛民告訴記者,將農區籠養的雞規?;B到草原牧區,為縮減草原牲畜來治理沙漠化的傳統牧民提供新的產業。1年以后,當地養雞農婦發現,養雞比養牛羊收入更高,而且草原雞不會感染禽流感之類病毒。同時,冬季賣草收入比1年總收入還高?,F在草原上的牧民都不愿意養牛羊,只愿養雞。
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開展的“畜南下”生態試驗基地,即運用生態學新技術,將農區廢棄的不同類型秸稈和樹葉研制成“面包草”,為牧區大量牲畜轉移到農區飼養提供新飼料。同時,牲畜糞便如牛糞可以產生沼氣,一部分直接作為農民的生活燃料,剩余部分用來發電。
唐愛民介紹道,“畜南下”首先,運用了生態學原理,從生態循環的角度,充分利用廢棄農作物秸稈,進行生物質能的轉化,解決農民的生活能源問題。既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又可以達到凈化空氣,節能減排的效果;其次,該循環在向農民提供沼氣和電能的基礎上,還極大地帶動養殖業,肉牛的生產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再次,該循環還附帶產生大量的有機肥,這不僅對中、低產田改造、全球糧食安全、有機農業推廣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可以建設替代化肥,降低農民種田成本,有機食品也將賣得比普通食品及轉基因食品更高的價格。
“我認為,人不應該只為自己活,應該要有一種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歷史責任感。這也是我投身環境事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唐愛民笑言。
“新寧好山好水,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我覺得我能挖掘到‘綠色經濟’,看到綠色的價值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F在也會經?;丶遥矔ヅ琅缻~山,覺得非常親切,也是一種放松,有時候還會找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靈感。”唐愛民自豪的說著自己的家鄉。
2008年4月,在內蒙古和山東生態試驗農場走上了正常的發展軌道后,為了把試驗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更好地為家鄉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唐愛民投資了400余萬元在新寧縣白沙鎮建立一個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基地。通過引進3條“鮮秸草”飼料生產線,建立一個秸稈飼料加工廠、一個預計飼養肉牛1000頭的現代化養牛場和一個沼氣發電廠,修建400畝沼渣回田種植園,來形成秸稈——家畜——沼氣——肥料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一直以來,我就在想,要盡自己的能力,為家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點事。”樸實的話語中,唐愛民透露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之情。
唐愛民向記者介紹湖湘會館展品。
用文化推廣邵陽——為家鄉發展獻力
“現在我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經營湖湘文化的體驗館,通過體驗館展示湖南名人名作,推廣湖南,推廣邵陽,從而把藝術轉化為生產力。”唐愛民說著創建會館的初衷。
湖湘會館立足于書畫、雕塑、安化黑茶、銅官窯、醴陵釉下彩、湘繡、湘女茶藝、湘女琴韻等多種極具湖湘文化底蘊的特色產品和藝術形式,通過設立異地窗口、建立網上商城、組織異地展會,承接各類展覽、研討、拍賣活動等,讓湖南傳統藝術插上產業騰飛的翅膀,構建湖湘文化產業全新的營銷渠道。
目前,湖湘會館已于六個省市建立了合作。唐愛民計劃,隨后湖湘會館將利用全球200多家湖南異地商會的網絡資源,為湘商溝通交流、拓展人脈、商務洽談打造高端空間,使之成為“湖南人的新客廳、藝術家的新殿堂”。
“我就是想湖湘會館成為人們了解湖南、了解我們邵陽的大平臺。”唐愛民堅定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