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3月5日訊(通訊員 楊貴新 奉族實)走進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白水洞村,車子在云霧中穿行,時而烏云密布,時而豁然開朗,如入仙境,如夢似幻。
站在山頂,獨特的自然風光,秀麗的山水,風格不一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山谷中傳來陣陣民歌聲,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
白水洞村是隆回最偏遠的鄉村,也是海拔最高的村莊,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1600多米,從縣城到村里車行需三四個小時,人們戲稱為隆回的小西藏,曾是被遺忘的地方,有名的貧困村。
湖南大學自2015年起駐村白水洞村,全面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該校先后選派扶貧掛職干部11人,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389.01萬元,引進幫扶資金5880.59萬元,培訓基層干部4772人,培訓技術人員4699人,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3975.78萬元,幫助銷售農產品4776.7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成功摘下貧困帽。
發揮高校優勢,教育扶貧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選派優秀研究生開展支教,完成研究生支教團的順利替換,并將支教團全部協調至貧困村小學。組織湖南大學普教中心與虎形山中心學校達成結對幫扶協議,與鄉村教師結對備課、課件共享等。籌集資金10萬元在白水洞村小學設立教育基金,每年資助師生近150人次;爭取資金120萬元用于白水洞村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白水洞村小學改擴建第一期工程建設。
科技扶貧拓寬產業發展渠道。通過隆回縣九鳳白水洞富硒水稻合作社、虎久霧語富硒茶葉合作社等組織開展富硒農產品技術培訓,受訓農民達300余人次;通過眾籌定制、以購代捐等模式,實現特色農業年產值過千萬元;引入中國科學計量研究院考察虎久霧語茶廠,出資5萬元設立茶廠品牌提升項目,有望明年幫助入選中國茶葉藍皮書;2020年,學校通過消費扶貧模式定向采購白水洞村優質大米價值40余萬元,采購茶葉近100萬元,幫助近200名貧困人口增收。
“文創扶貧筆”讓花瑤走向世界。學校先后邀請7個國家110位設計師,組建“花瑤花”文創團隊,圍繞花瑤挑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聯合創新,在白水洞村建立展示基地和設計工作坊,開發文創產品80余款,年銷售額達600萬元。制定了面向貧困人口的設計創新、培訓賦能、訂單生產的文創扶貧模式,支持少數民族婦女參與非遺文化生產性保護,創造就業機會。目前,該模式已在多地復制推廣,衍生出多個文創扶貧項目品牌,并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推介。
旅游扶貧為村民為打造一張長期“糧票”。快休閑度假產業發展,把生態融入到餐飲、住宿、交通等休閑配套設施和服務業之中,高標準建設休閑度假基地。組織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為白水洞村編制白水洞村村莊規劃;實施廚廁改建、特色民宿設計、村容村貌整治等規劃設計項目近十項幫助推動鄉村旅游和新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組織管理當地文藝表演隊、旅游協會,推進特色農業與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風情旅游融合;目前白水洞村內餐飲、住宿服務具備一定接待規模,村內民宿達21家,2020年白水洞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