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綏綏
“請大家自覺排好隊,保持兩米遠的安全距離,不要擁擠,不要插隊,現在我們都是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大家要團結齊心,戰勝疫情。”在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社區全民核酸監測點現場,駐社區民警劉雨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鏗鏘有力的話語,像一個個響雷落在人群中,有點騷動的隊伍瞬間安靜了下來。
有這樣一個警種,在“民警”前面還有“社區”倆字,他們既是民警,也是社區的一份子。他們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堅守在社區,工作在網格,充當著社區“貼心小管家”的角色。
疫情就是警令。
春暖花開的時節,一場突發的疫情令人猝不及防,叫停了這座城市匆匆的腳步。作為社區干部的我,迅速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也就在戰斗剛剛打響的時候,駐社區民警劉雨春提著簡單的行李第一時間趕來社區增援,這無疑更增加了我們前線作戰的勇氣和底氣。
“劉警官,準備在我們社區住下了?”待忙完一陣子,我才抽出空來和他說上話。
“是的,這次是不戰勝疫情不回去!”雨春話不多,簡單幾句卻語氣堅定。
全民核酸檢測緊鑼密鼓的開始啟動。核酸檢測現場,等候區、登記區和采樣區等設備齊全,布置合理,前來檢測的群眾在志愿者的引導下也是有序排隊進行采樣。但有時也難免會出現個別人不遵守秩序插隊而引發其他人的不滿,造成混亂,更有甚者兩個大男人在隊伍里不知何故忽然就一前一后隔空開始了對罵。每當現場一出現不和諧的聲音,雨春便立即趕過去安撫群眾的情緒,耐心勸導大家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共同攜手戰勝疫情。
身著警服的他,手持流動小喇叭,不停地穿梭在等候采樣的人群中維持秩序,提醒群眾提前打開健康碼,正確佩戴好口罩,每天,除了匆忙用餐的時候能喘口氣,其他時間幾乎就沒有停過忙碌的步伐。
晚上21時多,卡點志愿者反映,一個外來人員不愿意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且態度非常抗拒。在這種非常時期,遇到這樣的情況容不得半點忽視。
“喂,劉警官,火車站農貿市場附近出現情況,請你馬上過去。”雨春接到我的電話,用風一樣的速度三分鐘之內趕到現場。
外來人員并不配合他和志愿者的詢問。通過查看其手機,發現該人員15天內都沒有核酸檢測的記錄,而且神態異于常人,不能與人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雨春通過查詢戶籍得知該人李某軍,系新邵巨口鋪人,于是立即聯系上當地的村干部,獲知其從上海坐車到江西鷹潭,期間進行了隔離后由警方為他買票至長沙南,再到邵東,到邵東后就一直處于流浪的狀態,直到步行至紅旗社區被防疫志愿者攔截。
一聽說李某軍與上海相關,雨春出于職業和對目前形勢的敏感,為了保護志愿者的安全,他立即要求志愿者穿上了防護服,接著向上級相關部門進行了匯報。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李某軍需要安排救護車進行專車接送,可是由于需要派送的人員過多,導致救護車遲遲未到。
夜,越來越深。天公也不作美,似乎趕著來添亂,毫無預兆地下起了瓢潑大雨,現場氣氛越來越緊張。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李某軍因為等得時間太久,開始變得焦躁不安,情緒也越來越激動,嘴里一邊大聲叫嚷著,一邊不顧所有人的勸阻在馬路上冒雨狂奔亂穿。深夜過往的車輛速度都比較快,且雨天視線很不好,現場情況非常危急。
“李某軍,我們是警察,是來幫助你回家的,請你保持鎮靜,我們一定幫你回家,請配合我們,不要亂跑,注意安全!”雨春趕緊跑到對方前面進行攔截,一邊向他喊話。
其他在場的工作人員則緊隨在李某軍的身后追趕,同時提醒過往車輛注意避讓。可是當時的李某軍已經完全聽不進在場所有人的勸告,繼續瘋狂四處逃竄。現場險象環生,開始大家都始終和李某軍保持著安全距離,眼看事態發展無法控制,雨春沉著冷靜的立即穿好防護服,最終在大家的配合下將對方控制住,直到等到救護車來,并且一路隨車協助救護人員將李某軍送至隔離酒店安頓好,忙完已是凌晨一點多。
春寒料峭的深夜,冰冷的雨淋透了他的全身,卻澆不滅他一顆火熱的心。此刻,望著他的身影,我心里油然回響起大家都很熟悉的那支歌曲:“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顯身手......”
幾天的朝夕相處,他身上流淌的鐵血柔情,言談舉止間傳遞的溫暖,讓我對這個平時很沉靜的小伙子有了重新的認識。在一起入戶走訪過程中,他總是會細心地護著我過馬路,出門的時候總是他在后,爬樓的時候總是我在前,和群眾面對面的交流始終保持著禮貌溫和......
“妥妥的一枚暖男,在家一定是個好男人吧!”他喊我“姐”,閑時,我們也會互相打趣,會聊聊家庭。交談中得知,他兒子10歲,妻子現有孕在身。
“妻子兩次產檢我都不能陪護,她雖有不悅但還是理解支持我的工作。兒子本來一直埋怨我不回家,后來他班主任說我在抗疫一線是在守護大家,還在班里鼓勵他。他也非常懂事地告訴我,雖然很想爸爸,但是爸爸在為大家做事,所以就暫時不想了,等爸爸完成了任務再想爸爸早點回家。他還保證幫爸爸照顧好媽媽。”談及這些,他言語中滿含對家人的愧疚和虧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