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9月1日訊(陳仕球 鄭丹枚 鄧星照)在8月29日召開的全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推進大會上,邵東市和湖南邵東經濟開發區入選湖南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先進單位名單,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
近年來,邵東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深入實施“興工旺商、轉型升級”,著力建設“三個邵東”、打造“三張名片”,縣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連續3年躋身全國百強,居全省五強。特別是積極融入全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戰略,深入落實“開放活市”各項舉措,著力做好“抓招商、穩外貿、促消費”三項重點工作,全市開放型經濟呈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趨優的良好態勢,為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進出口總額由2017年的44.9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2.5億元,增長27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7年的17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08億元。
轉型升級,建強開放合作平臺。升級商貿物流平臺。建成了以國際商貿城、星沙物流園為龍頭的現代商貿物流平臺。全市擁有300余家物流公司、160余條物流線路,覆蓋了全國80%的縣市區,物流業務涉及緬甸、老撾2個國際邊貿區,貨物日吞吐量50余萬件。建強園區承載平臺。緊緊抓住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機遇,大力推進湘商產業園建設,帶動五金、印刷包裝、食品、中醫藥、打火機等多個特色園區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四基兩園”建設,建成標準化廠房260萬平方米,湘商產業園先后獲評“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園區”“湖南省雙創示范基地”。2021年經開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250億元,獲評全省“五好”園區創建工作先進園區,正在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打造創新研發平臺。在全省縣級層面率先組建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建成了快速加工中心、3D打印服務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協助160余家傳統企業實現了“機器換人”,減少用工20%以上,產效提高30%以上,現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4家,智能制造研究院“小平臺托起大產業”的邵東模式在全省推介。
精細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政策支撐,讓項目引得來。出臺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意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切實解決企業用地、用工、融資、轉型發展等方面的難題。5年來,累計利用外資1.3億美元,到位內資900億元,引進“三類500強”項目4個,外資企業8個,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40個,招商引資項目共簽約資金260億元。每年實施重點項目100個以上,2019年,全省產業項目建設推進現場觀摩會在邵東召開。優化營商環境,讓項目留得住。堅持以優良的營商環境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入落開展萬名干部聯萬企“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建立解決問題“三辦”機制,實行“一周一會”工作機制。大力開展保訂單、保用工、促融資、促消費、優環境“五大專項行動”,派出510名聯企干部走訪企業1381家,已解決問題389個。完善產業鏈條,讓項目發展好。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兩手抓”。圍繞“強龍頭、補鏈條、提能級、聚集群”產業發展思路,在傳統行業著力培育一批標桿企業,帶動行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
保穩拓新,推動對外貿易增長。著力推動惠企紓困。2020年,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措施”,為外貿企業續貸或新貸款9.79億元,兌現出口補貼資金1793萬元,對企業復工復產新招人員給予一次性補貼,共發放243.9萬元,有力促進了外貿企業復工復產;2022年扎實開展“穩外貿百日行動”,幫助35家企業實現融資、續貸4.37億元,協調外地公安解凍19家企業因收貨款被凍結賬戶資金1100余萬元。不斷壯大外貿主體。建成打火機、箱包兩個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扶持優勢龍頭企業,培育出口過億美元企業1家、過千萬美元企業14家。2022年新增外貿企業108家、“破零”企業42家,現有注冊外貿企業518家。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組織企業積極參加重大展會,組織企業參加德國科隆展、德國漢諾威展、中非博覽會、進口博覽會、湘非經貿對接會等90多臺境內外展會,參展企業達300多家次。
挖潛提質,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大力扶持社零企業。出臺了《關于做好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培育和“社零”統計工作的意見》,大力培育市場主體,目前共有規模以上商貿企業438家,其中“批零住餐”企業62家,有力拉動社零增長。加快升級消費市場。建成全市首家高端商業綜合體——繽紛環球城。積極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新建、改擴建鄉鎮農貿市場45個,其中廉橋鎮農貿市場占地30畝,為邵陽市最大的鄉鎮農貿市場,完成城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6個,消除馬路市場65個。有效激發消費需求。成功舉辦五屆五金機電博覽會,累計成交235億元,正在籌辦首屆皮具箱包博覽會和首屆中醫藥博覽會。出臺《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若干措施》,針對季節性消費特點,舉辦春秋季汽車博覽會、建材行業“家博會”、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中秋.國慶”雙節促銷周、“邵陽味道”邵東美食季等活動,有力刺激了邵東市消費增長。
扶持實體,健全電子商務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優勢,鼓勵支持實體商業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開拓線上業務,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成功申報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構建三級電商服務體系。打造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為214家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發展了電商一條街、電商實體城,聚集了電商經營主體100多家。打造了鄉村電商服務和物流體系,在廉橋等6個人口密集、電子商務基礎較好的鄉鎮設置了高標準的鎮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立了430個具備“6個不出村”功能的村級電商服務站。設立了3個快遞包裹配送中心,配置100余臺村級快遞配送車,開通了5條配送專線,全市220余個行政村實現了快遞到戶。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全市共發展電商企業3304家,帶動就業3萬余人,電商平臺年銷售額近20億元。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加快推進保稅倉、出口監管倉建設,積極引進浩通公司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跨境電商業務發展,70余家外貿企業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開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