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源頭,水體清澈。
湘江源頭,水體清澈。
志愿者們在植樹。
紅網藍山5月1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沈夢艷 通訊員 楊雄春)今日,湖南2016綠色衛士湘江漂流活動在湘江源頭永州藍山縣啟動。為探源母親河,時刻新聞記者跟隨湘江綠色衛士志愿者一行溯源而上,走進湘江源頭,栽種守望樹,感受湘江生態魅力。
“我們的水質已達到國家一類水質標準,一升水中,水溶解氧量達到8.69毫克。”取水樣檢測后,捧起一口山上巖石縫隙里滲出的山泉水,藍山縣環保志愿者協會志愿者唐唐滿是欣慰。他說,協會發展三年,成員已達三百多人,專門成立了10人組負責環保護源,最年長的志愿者已有64歲,最小只有17歲。
根據省委、省政府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的思路,藍山縣委、縣政府把湘江源頭的生態保護當作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來抓,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的湘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境保護的工作意見》《藍山縣湘江污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專門成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以及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藍山縣湘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水土保持局、礦整辦、河道采砂整治辦等工作機構,“政府引導、地方為主、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湘江源頭保護與治理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關于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生態藍山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以湘江源生態保護為重點,合理設置湘江流域禁止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并在原規劃劃定的6個禁采區之外,新增了5個禁采區,禁采面積由原來的92.5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08.1平方公里。
“14年前板塘大壩建成,我們全家就在這里巡山守水,保護這里的山水不被破壞。”家住藍山縣紫良瑤族鄉竹林村的60多歲老人李業貴介紹,自2001年從庫區移民搬遷以來,他與老伴兩人便成為湘江源頭的忠實守護者,堅守在湘江源頭核心保護區域板塘水庫協助巡防。
而這僅僅是藍山保護湘江源的一個縮影。積極實施退耕還林戰略和公益林保險制度、嚴格落實環評審批制度……2010年以來,藍山為治理和保護湘江源頭生態,在綠化造林、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方面共投入15.7億元,全縣共搬遷或關停畜禽養殖場73家、中小企業25家,依法制止和強制取締境內及縣域交界地段污染嚴重的小煉油、小造紙、小冶煉等非法企業190余家,切實做到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所城-荊竹、所城-紫良公路沿線及漿洞境內的山砂點均進行了集中整治,對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八仙下棋一級電站違規鋪設管道也依法進行了徹底拆除,確保了湘江源頭的生態環境安全。
隨著湘江源保護呼聲日益高漲,近年來,省內外到湘江源旅游、探源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據藍山縣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每天到湘江源開展自駕游的游客近千人。
藍山已將“湘江源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列入了“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相關文件顯示,湘江源保護性開發整體規劃已獲通過,投入200多萬元的棧道建設也已完成設計,投入70余萬元的生態公廁建設4月25日已掛網公示,全長50多公里的湘江源旅游公路已完成設計,預計年內完成招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