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潮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將深刻的哲理思考與深沉的歷史意識交織融合,繪成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長江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滋養著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保護好這條母親河、生命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千回百折的長江流域,景色多變,氣象萬千,南起巍峨的高原山脈,東至世界經濟中心上海,橫跨11個省市,養育了全國超過4成的人口,承載著超過4成的經濟總量。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實施,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更加協調,正在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生產總值達到27.59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46.8%,經濟增速同比增長5.8%。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為產業發展和經濟騰飛增添綠色動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長江經濟帶聚焦生態優先,將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使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無盡的潛力和后勁,也讓長江流域舊貌換新顏,展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美景。
如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我們需注意到,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仍在路上,生態環境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還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由于長時間的過度開發,長江的生態已經千瘡百孔,長江的生態功能退化嚴重,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干旱見底,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江海、江河、江湖斷流,修復生態之路道阻且長,需要長江兒女們攜手共治,全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要想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就必須答好生態環境這一必答題。要深刻把握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要義、實踐要求,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布局,統籌規劃,精準施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要全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一方面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來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治理,叫停過度開發,過度開采的行為,對污染水體、污染環境的行為及時處理,另一方面盡最大力度協調好生產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鼓勵企業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成勢見效。
浩瀚長江天際流,百舸揚帆畫中游,長江巨變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開創新未來。保護好、發展好長江經濟帶,是責任,也是使命,讓我們一起保護長江生態,續寫長江經濟帶“生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