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下旬,湖南省文化廳、省委網信辦、新華網、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紅網初選的“最美基層文化人”50名候選人已經出爐,目前進入網民投票階段,為更好地呈現每位候選人的精彩人生,讓社會各界認識和了解他們的奮斗歷程,省內多家媒體近期對50位湖南“最美基層文化人”候選人進行了實地采訪。自7月28日起,按照采訪時間,紅網每天推出2位候選人進行宣傳和報道。8月31日,報道了隆回的張安兵。
張安兵退伍后,選擇回到家鄉帶動家鄉文化事業發展。
張安兵在田間練習小號。
時刻新聞記者 鄭濤 隆回報道
張安兵,一個大學生,一個普通的退伍軍人,現為湖南邵陽市隆回縣六都寨鎮張家鋪村的紀檢委員兼文化輔導員,隆回縣文化志愿者服務大隊志愿者。退伍回到家鄉后,他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實現著一個個并不普通的農村文化夢想。
熱愛家鄉、熱愛鄉村、熱愛音樂
“我熱愛家鄉,熱愛農村,熱愛音樂,以后我會繼續盡自己所能,創作出老百姓自己的節目自己的音樂,走向更大的舞臺,我愿意為農村的文化工作奮斗終生。”這是張安兵對家鄉和音樂的深情表白,也是他致力于農村文化建設的堅定誓言。
張安兵今年30歲,從小熱愛音樂的他,因為小號吹得好,小學畢業時被特招進縣二中。之后,又被縣一中作為藝術尖子生“挖”走。1999年,張安兵考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藝術系,畢業時他的小號達到了7級水平。
2002年12月,張安兵大學畢業去當兵,服役于江蘇南京軍區某部。因勤奮刻苦,2003年至2007年間,他多次在崗位精兵比武考核中獲得優異成績,還被評為“一級偵察能手”“訓練尖子”等,并擔任偵察班班長。
與此同時,張安兵的藝術特長也得到了發揮與提升,多次參加重大演出活動。2007年春節期間,他帶領連隊參加“英才杯”文藝節目比賽,獲得“個人最佳表演獎”等多個獎項。他自己也愛寫愛唱,創作出許多合唱、獨唱歌曲。他還擔任部隊軍樂團教練,指導幫助更多的戰友學習演奏藝術。
2013年,他擔任團長的“和樂團”在隆回縣銅管樂大賽32支隊伍中獲得了全場最高分并被授予特等獎。2015年9月,他又帶著“和樂團”登上了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而他一直擔任導演的張家鋪春節聯歡晚會已連續舉辦到第五屆,而且一屆比一屆受各界好評……同時,張家鋪村的文化輻射力已經影響了周邊很多村,成為全鎮甚至全縣農村文化建設的亮點和示范點,潤物無聲的文化魅力在一大批農民群眾身上不斷展現。
退伍后毅然選擇返鄉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2007年12月,張安兵從部隊退伍后到廣州現代管理學院工作,有著豐厚的工資。春節回鄉探親時,張安兵看到村民文化活動很欠缺,打牌賭博現象比較普遍,于是,他想如果能利用自己的文藝特長,將村民們組織起來,學點音樂、搞點文化活動,或許能夠改善村風。在別人看來,這只是張安兵一時的想法,卻沒想到他竟動起了真格。
2010年,張安兵放棄在外面發展的機會,回鄉做起了“年薪”只有900元的村支部紀檢委員兼文化輔導員。在這個職位上,他組織創辦了一支銅管樂隊,起名為“和樂團”,并擔任老師,不收學費、不計報酬,一直堅持到現在。
對張安兵來說,創辦和樂團最難的是樂團新招來的幾十個“樂手”,都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對音樂、管樂一竅不通,要讓他們從頭學起確實很難。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組織學習訓練方面,他按照部隊“以訓助管”的方法,每次訓練都輔以新鮮的內容,情況也隨之有了好轉,樂團建設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樂手們從不識譜到會看譜演奏,從簡單樂曲到世界名曲,從管樂訓練到舞蹈、小品等節目的編排,越學越有味,越練越有勁兒。
張安兵還有個特殊身份,那就是張家鋪村春晚的總導演和總策劃。從2012年開始,他就策劃每年舉辦一場農民春節晚會。大到節目的編排,小到臺詞的撰寫都由他一人“承包”,整臺晚會燈光、音響、字幕都由他一個人完成。為了讓群眾欣賞到豐富的春晚節目,張安兵需要提前四五個月做準備,精心策劃編排節目,尤其是臨近春晚的一個月里,他幾乎每晚都要幫助村民排練,一直忙到凌晨一兩點。連續5年,張家鋪村的春晚活動,每年他都要精心編排20多個節目,演出時間長達3小時,吸引鄰村甚至縣城的人們前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