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訊(記者 羅中利 通訊員 向云峰)綏寧縣地域面積寬,山地多,鄉鎮干部工作、生活條件差。如何讓鄉鎮干部職工暖心、舒心?近年來,綏寧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通過全面壓實黨建工作責任,有力推進鄉鎮“六小一中心”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黨建陣地建設,特別是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深入推動理念創新、工作創新、基層創新,切實實施“安心工程”打造了欠發達地區的黨建工作樣板。
裝修一新的職工宿舍。
加大投入,讓鄉鎮干部住得舒心
長期以來,鄉鎮機關生活設施簡陋,文化生活單調,是造成鄉鎮干部生活不安心、工作不上心、走讀問題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扶貧辦專干兼組織干事伍振庭在鄉政府上班近4年,剛到單位工作時,不僅辦公樓破舊不堪,還得和同事們擠住在小小的單間里,通常下村走訪很晚回來,都需要自己燒熱水洗澡,條件相當艱苦。
說起工作、生活條件的艱苦綏寧縣東山侗族鄉黨委副鄉長黃靈直言“以前總想著回去,心里不踏實”。
為此,該縣加大投入,確保鄉鎮干部干有保障。綏寧縣委、縣政府圍繞鄉鎮干部衣食住行和學習、工作等要素配套,從小事抓起,從解決具體困難入手,近年來,該縣累計投入1.05億元,建立鄉鎮民情服務中心25個,新建、改建鄉鎮小套房1296套、4.5萬平方米,完善鄉鎮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文體室、小閱覽室等“五小”設施125個,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314個。
下班后的文娛活動。
強化培養,讓鄉鎮干部干得安心
該縣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基層干部,既旗幟鮮明地彰顯重實績、看政績的評價標準,又健全科學合理選任干部的機制,確保鄉鎮干部進有奔頭。5年中,全縣鄉鎮干部提拔重用146人,占同期全縣提拔干部的56%;創新干部選撥方式,公推公選產生了7名鄉鎮長、2名鄉鎮人大主席,差額票決選舉了4名鄉鎮長;打破常規,從鄉鎮領導班子中擇優選任縣委常委1人,縣直重點部門負責人18人。
對鄉鎮干部高度關注的進縣城任職、縣城周邊鄉鎮任職、大小鄉鎮交流任職等問題,綏寧縣委堅持先定原則、集體討論,用明規則代替潛規則,因時因才安排,力求公開公平公正。如鄉鎮正職至少干滿一屆,屆中一般不交流,正科干部進機關才能安排職務,大中小鄉鎮遞次交流,個人或家庭有特殊困難方能有序進城等,既最大限度避免主要領導借故任意調配,又最大限度避免鄉鎮干部四處活動異動,集中精力干工作、一心一意創事業。
該縣建立健全組織走訪慰問鄉鎮干部制度,對家庭生活困難的鄉鎮干部,由縣委組織部、鄉鎮黨委政府不定期進行走訪慰問;建立鄉鎮正職家屬進城工作制度,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家屬在鄉鎮工作的,調整進縣城工作;堅持縣委領導班子成員每年與鄉鎮黨政正職談心制度,全面了解鄉鎮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動態。
該縣對鄉鎮工作堅持嚴管嚴督嚴考核,引導鄉鎮干部辦實事、創新業、促發展。確保鄉鎮干部任有壓力。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強化鄉鎮黨委政府抓經濟社會發展責任的意見》,把鄉鎮工作的重點明確為“基層黨建”、“產業發展”、“財政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環境保護”、“創新特色”七大板塊,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專題調度、重點講評等方式,及時傳導責任和壓力。
基層干部走村入戶。
規范管理,讓鄉鎮干部贏得民心
“現場走村入戶的干部越來越多了,有什么事找他們都很方便” 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東門村五組肖怡中告訴記者。該縣還以鄉鎮民情服務中心為依托,組織鄉鎮干部開展“進千家門解百姓難”活動,鄉鎮干部每周入村走訪不少于2天、不少于30戶,并要求全程紀實、書面交接,形成了“三訪(下訪、接訪、投訴訪)、三卡(便民服務聯系卡、為民辦實事承諾卡、承諾事項辦理反饋卡)、三評(每月領導點評、半年群眾測評、年底組織考評)、三級聯動辦結(急事小事當場辦、大事難事研究辦、跨部門的事協調辦)”的服務群眾新機制。
在綏寧縣東山侗族鄉民情服務中心,來咨詢低保政策的東山村十組村民周宗霖,對這里的服務稱贊不已:“本來以為要半天或者更久一點,沒想到10分鐘就辦完了,這樣的效率真是幫了老百姓大忙了。”
三年來,全縣各鄉鎮民情服務中心累計接待群眾76.93萬人(次),受理、代辦各類申請事項124.3萬余件,及時辦結122.7萬余件。鄉鎮民情服務中心已成為公開承諾展示中心、為民辦事服務中心、投訴處理中心和鄉屬各部門指揮聯絡中心,群眾對鄉鎮黨委政府的滿意率從民情服務中心成立前的70%提高到了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