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訊 編者按:作為歷史悠久且有39個民族雜居的邵陽,山川秀美,人杰地靈,有史以來,就是巫儺文化、楚湘文化的發祥之地之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特殊的地理、民俗、氣候、水土、飲食等孕育了邵陽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藝術,勤勞智慧的邵陽人民在悠久歷史發展中不斷從大自然和社會勞動、生產生活中吸取靈感和藝術創作經驗,創造了許許多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并且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多年來,邵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組織人員開展大規模的普查、收集、整理等工作,目前全市有國家級保護項目11個,省級保護項目31個,國家級傳承人6個,省級傳承人18個,基本構建起了中央、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國家級保護項目:(11項)
竹刻(寶慶竹刻) (第一批 傳統美術)
年畫(灘頭年畫) (第一批 傳統美術)
挑花(花瑤挑花) (第一批 傳統美術)
邵陽布袋戲 (第一批 傳統戲劇)
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第一批 傳統技藝)
花鼓戲(邵陽花鼓戲) (第二批 傳統戲劇)
祁劇 (第二批 傳統戲劇)
苗族‘四八’姑娘節 (第二批 民俗)
瑤族民歌(瑤族嗚哇山歌) (第二批 傳統音樂)
龍舞(城步吊龍) (第三批 傳統舞蹈)
絲弦(武岡絲弦) (第三批 曲藝)
【編輯:劉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