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病都得往城里趕,現在村衛生室可就地解決,一年可節省各項費用3000多塊,不僅使自己安心,也讓在城里工作的兒子兒媳放心,政府實在太好了。”5月20日,家住武岡市馬坪鄉石地村一年逾75歲的曾大美,逢人就說起這等高興的好事。這是該市啟動新醫改后,讓70萬農業人口口受益“公衛服務”的結果。
武岡市總人口84萬,其中農業人口70萬以上。自2009年9月起,武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工作,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標準,成立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為組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分管聯系領導、市衛生計生局、市財政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市衛生計生局、市財政局分管領導、各專業公衛指導機構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成立由市衛生計生局、市財政局相關股室人員和各專業公衛指導機構業務骨干組成技術指導小組。在修正出臺項目工作、績效考核兩大方案的基礎上,還第一時間下發質量監管通知,細化和明確了市、鄉(鎮)、村各級各部門職責及任務分工,有效建立了分工協作機制,為項目工作開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為全方位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該市將以2016年市疾控中心評定省第一批縣級甲等疾控中心為契機,決定斥資5億元、劃地5畝整體搬遷婦幼保健院,全面強化公衛專業機構能力建設。并新增市健康教育所、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市衛生財務集中核算中心等管理機構。同時,要以全面完成14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2個社區衛生院搬遷、新建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年度目標,對每個鄉鎮衛生院撥付500萬元,根據實際情況改(擴)新建住院、醫技、公衛、后勤附屬等相關樓房,確保院內實現綠、硬、燈、美“四個現代化”。另外,還要以2015年下半年開始實施“健康按揭工程”為載體,通過向國家開發銀行爭取中長期低息貸款,把未來15年1.05億元的政府分期資金作一次性投資下去,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
同時,該市以財政出資選送54名熱愛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年輕人進入本土化培養,通過實行村醫“簽約服務”為目標,以精準吸收具備執業資格醫學生到村衛生室工作為手段,以專門邀請專家為平臺,緊緊圍繞考核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管理、預防接種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等12大類公衛項目為中心大局,通過按月組織鄉村醫生到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輪流跟班,定期安排縣級、鄉級專家骨干每周一天下村開設“流動門診”。根據手把手教學方法,采取嚴格村醫進出門檻,一舉成立村醫選撥、培訓、考核委員會,在不斷提升從業人員職稱級別的同時,也讓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公衛執業人員實打實學到實踐經驗,確保全面推行“分片包干、團隊合作、責任到人”契約型新模式,讓農村覆蓋率達90%以上,從根本上提升村醫隊伍整體水平。
截至目前,2016年該市共爭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3416.85萬元,累計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446342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92037小時、舉辦健康知識講座3100次、舉辦公眾健康咨詢206次、協助開展衛視監督協管實地巡查651次、實現傳染病疫情報告率100%、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率100%、建立7382人預防接種證100%,確保居民健康建檔達到666191人, 實現群眾滿意度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