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 范志超 劉光純 曾拓錦)7月27日,在住建部村鎮司公布的2017年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公示名單中,邵陽市堡面前鄉大羊村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同日,在住建部擬認定的276個鎮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公示名單中,邵陽市下花橋鎮入選。邵陽市文明示范村鎮創建活動再創佳績。
邵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村鎮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為載體,廣泛開展文明示范村鎮創建活動,著力打造一批“人民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淳樸、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游宜樂、社會和諧穩定”的文明示范村鎮,促進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規劃先行,優化村鎮生態綠化空間布局。將文明示范村鎮建設納入邵陽市新型城鎮化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按照“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編制年度實施方案。堅持以建制鎮和自然村落為單元整體推進文明示范村鎮建設,突出自然特色和社會特色,反映地方風情民俗,開展特色的民間活動,增強凝聚力。為推進堡面前鄉大羊村文明村鎮創建,市住建局從機關經費中安排2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該村整體規劃建設,為該村成功創建省新農村建設標兵示范村和省級衛生村、省級文明村等打下了堅實基礎。
堅持增綠造景,全力打造村鎮園林景觀。按照“把村鎮當作城市建、把山水當作園林建、把庭院當作花園建”的目標,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形成“林網、路網、水網”合一,“休閑、觀光、旅游”并重,“林果、林花、林特”同步的村鎮綠化新格局。著力打造“路在林中、房在樹中、村在景中”和“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林房相依”的村鎮園林景觀。
堅持文化為魂,提升文明示范村鎮建設品味。以鄉土文化為內涵推進文明示范村鎮建設,遵循以人為本,尊重原有人文生態,注重保護古民居、古村落和古樹名木,充分挖掘鄉土文化景觀的文化內涵,融合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著力傳承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耕文化、傳統文化,彰顯人文特色。注重使用鄉土樹種,堅持常綠與落葉搭配、觀花與觀果搭配、喬木與冠木搭配,綠化與美化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力求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使文明示范村鎮建設既有鄉村的風味,又有城市的品味。
通過堅持不懈的創建活動,一批特色鮮明、發展后勁足、生態環境良好的村鎮脫穎而出。邵東縣廉橋鎮、團山鎮、佘田橋鎮,新邵縣坪上鎮、陳家坊鎮,隆回縣金石橋鎮、灘頭鎮、六都寨鎮,洞口縣高沙鎮、山門鎮,綏寧縣武陽鎮,城步縣丹口鎮、西巖鎮,武岡市鄧家鋪鎮,新寧縣回龍寺鎮,邵陽縣五峰鋪鎮、下花橋鎮、白倉鎮等18個建制鎮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重點鎮。新邵縣坪上鎮倉場村、潭府鄉小白水村、潭溪鎮爽溪村、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山界回族鄉老屋村、綏寧縣李熙橋鎮李熙村、東山侗族鄉東山村、寨市苗族鄉正板村、樂安鋪苗族侗族鄉天堂村、黃桑坪苗族鄉上堡村、關峽苗族鄉大園村、東山侗族鄉橫坡村、鵝公嶺侗族苗族鄉上白村、城步縣丹口鎮桃林村、長安營鄉大寨村、儒林鎮清溪村、蔣坊鄉杉坊村、武岡市雙牌鄉浪石村、新寧縣一渡水鎮西村坊村等19個傳統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