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精準扶貧在邵陽】新寧:景區帶村撬動“全域脫貧”

來源:邵陽新聞網 作者:徐鑼燁,陳定海,羅隆祥 2018-01-19 09:28

邵陽新聞網訊(記者 徐鑼燁 通訊員 陳定海 羅隆祥)辣椒峰、駱駝峰、將軍石……崀山景區的丹霞景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美景讓人嘆為觀止。如何讓好風景帶來好光景呢?近年來,隨著崀山旅游事業的發展壯大,新寧縣巧打“崀山牌”,通過產業發展、土地流轉、景區就業、金融扶持、民居改造、生態補償等措施,扎實推進旅游精準扶貧,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收獲到了旅游帶來的“紅利”,景區內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保生態,借助景區走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新寧縣以全域旅游和崀山打造湖南旅游南大門為抓手,大力發展景區帶村謀發展,促進旅游扶貧。進入景區,綠水青山間,白墻、灰瓦、木格窗,一幅幅田園風光圖映入眼簾。

“過去靠燒木炭、砍竹木為生,既破壞生態,又污染環境。崀山劃為景區后,政府封山育林,搞美麗鄉村建設,家鄉環境大變樣,我們的生活也跟著不一樣了。”崀山鎮黃背村村民陳貽富說,現在村里家家戶戶燒液化氣,用上了清潔能源。

2016年,新寧縣先后投入3800萬元,在崀山景區14個村共2935戶開展農村危房整改及風貌改造,有效地改善了本地人居環境,呈現規范統一的“白墻抱紅柱,青瓦染素云”的峒瑤民居風光,與景區丹崖碧水、田園風光,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基礎設施升級,景區煥然一新。新寧縣以崀山為主體,整合縣域旅游資源,聯動主要鄉鎮,加快開發休閑、度假、紅色、文化、探險、生態等旅游產品,形成縣域內多個旅游景觀單元。

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新寧縣突破景村“界線”,實施春花秋色林相改造工程,租用景區貧困村荒山、荒坡500余畝,每年投入150萬元左右栽種各類苗木,既實現了崀山春有花、秋有色、處處美如畫的效果,也為貧困戶增加了土地流轉收益、勞務收入和生態收入。借助崀山景區的經營優勢,帶動了周邊村落的旅游發展,游客從單一的在景區觀光逐步延伸到周邊村落休閑玩賞,也讓原住民分享到旅游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

 活產業,鼓起農戶錢袋子

戴順友是崀山村村民,長期在外打工。2012年回家過年的他看到了崀山的變化,決定回鄉創業。戴順友租下鎮里800多畝的農場,發展休閑農業,種植特色楊梅、有機蔬菜、葡萄,搞起林下養殖。2015年,他又投入200萬元收購了寶豐臍橙園藝場,通過電商平臺,打開了特色旅游農產品市場,打響“戴先生”、“崀山人”品牌。現在,他的農場成為集種植、餐飲、休閑、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觀光園,吸納280多名村民就業,訂單輻射周邊2000多畝耕地,每年帶動農戶增收120萬元。

像戴順友一樣,這幾年崀山鎮返鄉創業者達200多人。返鄉后,政府引導他們向餐飲、住宿、種養、交通、購物等旅游服務產業的發展,讓原住居民在既不離鄉也不離土的情況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以滿師傅生態農莊、戴先生酒莊、寶豐臍橙園、崀山生態園、玫瑰山莊等規模特色企業,實施公司+農戶,產業基地帶動農戶,帶動各景區村的種養等下游產業發展。圍繞景區百畝玫瑰花、千畝油菜花、萬畝臍橙花與崀山鐵皮石斛、新寧臘肉、豬血丸子、竹筒酒、瑤王宴、臍橙宴、崀山瓷器等旅游特色產品,生動展示了崀山特色文化,也因此深受旅游團隊的青睞。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種養、制作、銷售等多種方式獲取收益,既消化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又促進了景區村脫貧致富。

拓門路,促人與景和諧發展

崀山鎮石田村是崀山六絕中“辣椒峰、駱駝峰”二絕景集聚地,自然景觀無可比擬。該村借助源源不斷地從村內流進流出的客源機會,村民自發成立了鄉村旅游服務聯盟,開發“一戶一品”特色農具參觀和推出“一戶一個口味”特色菜品農家樂。除了開辦農家樂,原住民作為旅游景區的“第一主人”,景區制定了專項優惠政策,在日益蓬勃發展的崀山旅游發展勢頭前,也擁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據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崀山景區積極推動餐飲、住宿、養殖、交通、購物等旅游服務產業的發展,讓原住民在既不離鄉也不離土的情況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崀山景區內的農家樂、特色民宿客棧如雨后春筍,屹立在景區各村,村民們在自家門前做起了老板,做成了自家鄉村旅游品牌,分享著鄉村旅游開發成果。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