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依舊驕陽似火。連日來,記者走進邵陽市一些貧困地區,看到的是碩果滿枝、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當地干部介紹,再過一二個月,油茶果、蜜橘、臍橙等將迎來大豐收。
在新寧縣黃龍鎮三星村,村支書陳忠祿告訴記者,已有好幾位采購商前來包園收購臍橙,價格比前幾年要高出很多。
新寧黃龍鎮獲評湖南首批農業特色小鎮,這里漫山遍野都是臍橙樹。
據了解,近年來,邵陽市著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并通過開展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打品牌、暢渠道,幫助貧困群眾增產增收,加快脫貧致富,取得顯著成效。至去年底,該市累計減貧98.3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6.58%下降到2.44%。
特色產業激發活力
8月10日一早,隆回縣金石橋鎮綠遠一線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貴明就帶領社員來到地里,開始挖龍牙百合,趁清晨涼爽抓緊搶收。
龍牙百合是隆回縣特色農業產業之一,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全縣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產干片1萬余噸,年產值約7億元,帶動近6萬人增收。
在邵陽縣白倉鎮三門村,村里盤活土地3200多畝,發展荷花、有機蔬菜、精品水果、青蛙等生態種養業。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由2014年的1900元增加到去年的5800元,實現整村脫貧出列。
邵陽市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與產業優勢的農產品,如洞口縣雪峰蜜橘、邵陽縣油茶、隆回縣金銀花、新寧縣臍橙等。該市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激活農村經濟,加快脫貧步伐。目前,該市已發展重點產業扶貧項目54個,建成特色農業生產基地746萬畝,成立專業合作組織1581家,帶動了75.4萬貧困人口增收。
電商力助山貨出山
8月11日,在洞口縣竹市鎮,湖南農家好伙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產品基地,種著雪峰蜜橘、無花果、羅漢果、青棗、花生、辣椒等有機農產品,共計1000多畝。
公司董事長、洞口縣電商協會會長龍愛紅向記者介紹,去年公司實現電商銷售額2000多萬元。通過電商培訓,在全縣設立電商扶貧服務站100余個,覆蓋所有貧困村,主要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銷售產品。高沙鎮溫塘村貧困戶劉貴風將制作的辣椒醬放在龍愛紅的電商平臺上銷售,去年增加收入1萬多元。
為助力山貨出山,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邵陽市引進了郵樂購、供銷e家、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20多家知名電商。該市還創建了縣、鄉、村三級電商平臺,將服務延伸到村,已建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9個、發展村級電商網點960個。
邵陽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本土電商在市電商協會組織下抱團發展,當某個特色產品上市時,全市電商一起銷售,很多農產品出現脫銷,城步烏骨雞、綏寧青錢柳等一批農特產品成為“網紅”。
去年,邵陽市僅通過“湖南電商扶貧小店”,農產品銷售額就超過2000萬元;全市電商交易額達233億元,直接、間接帶動近8萬貧困群眾脫貧。
消費扶貧拓寬渠道
8月12日,在邵陽縣味味美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在曬制刀把豆。正值刀把豆上市旺季,公司每天派三四輛貨車去簽約農戶家收購產品。
公司老板陳潔向記者介紹,消費扶貧幫自己拓開了渠道。縣工會剛采購禮品裝刀把豆800來件,并把產品放進了消費扶貧實體店,進入縣直機關食堂采購范圍,現在銷售情況很好。公司的種植基地也進一步擴大,與農戶簽約種植480畝,保底收購,農戶每畝可年增收3000余元,有1068人實現增收。
去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邵陽市迅速行動,先行先試,搭建線上平臺和線下渠道,發動市直單位工會采購、機關食堂消費;發揮邵商資源優勢,組織企業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
在邵陽縣,建立了線上平臺消費扶貧直通車,線下還建立消費扶貧實體店20余家,為貧困戶免費寄賣農產品。該縣規定,工會發放職工節日慰問品應優先采購貧困戶農產品;機關單位等食堂訂購農產品,不低于食堂年度食材采購總額60%。今年,該縣五谷源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的1000畝早稻,上市不久便被訂購一空。今年上半年,全縣已累計在縣內推銷優質農產品4000多萬元,外銷農特產品6000多萬元,可帶動1.8萬人脫貧。
今年,邵陽市還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將消費扶貧納入“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工作內容,動員結對幫扶干部、主體幫扶戶積極參與消費扶貧,優先購買貧困農戶產品,并在中國社會扶貧網“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專欄進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