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村碼頭景致
邵陽新聞網11月7日訊(通訊員 楊彬 尹建國)“黨和政府政策好呀,自從開始美麗鄉村建設,村道寬了,庭院美了,我們桃花村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新寧縣清江橋鄉桃花村村民許青芳見自家住的地方一天天變好變美,喜滋滋地說道。
深秋的桃花村,山林青翠、碧水如練。一個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美感的村落,散落于青山綠水間。行走在村邊地頭,處處呈現一派文明、富裕、祥和的鄉村人居新農村氣象。勾畫出一幅融山水鄉愁、農旅文化、鄉風文明為一體的美麗畫卷,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振興鄉村?切切實實地增強鄉村群眾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桃花村在鄉政府以及各級部門的領導下,村子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有效成果,逐步變成一個花園式村落。
參觀人員對桃花村美麗鄉村建設贊嘆不已
為推廣桃花村美麗鄉村建設在清江橋鄉的示范作用,11月4日,鄉黨委書記焦海忠、鄉長鄧波帶領全鄉16個村的村書記、黨政辦20余人,深入學習參觀桃花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一行人參觀桃花村各家自修自建的庭院,被家家戶戶干凈的環境衛生震撼。焦書記提出“庭院設計很有特色,但如何發動村民積極行動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鄧鄉長補充道“并且不能增加村民的經濟負擔也是重中之重”。 桃花村勸導隊曹隊長介紹稱,他們邀請了長沙理工大學園林專業研究生進村實地考研,并進行科學有效的庭院設計,同時遵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廢物利用、彰顯個性”的十六字原則,并對庭院建設優秀的家庭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不增加村民經濟負擔的基礎上,建設富有桃花村特色的農家庭院。
大家邊走邊看,村道干凈整潔沒有一片白色垃圾,路旁木籬笆圍不住樹木繁茂落英繽紛。每走到不同庭院,各村村書記都認真地聽、仔細地看、詳細地問,深入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方法,浸入式的感受到桃花村建設美麗鄉村取得的成果。
庭院一景
該村位于新寧縣清江橋鄉,村內轄有13個村民小組1407人,有耕地1000余畝。是新寧縣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位于赤木湖風光帶,村內有搖擺石、香爐石、馬蹄印等獨特的自然景觀,三面環水一面為嶺,風光山水渾然天成,點綴裊裊炊煙,建設美麗鄉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縣政協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制定《桃花村“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2019-2022年規劃》,樹立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四個目標,堅定了工作的方向。同時發布《致桃花村村民的公開信》《清江橋鄉桃花村庭院綠化美化行動倡議書》,前者聲情并茂調動村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倡議書則為如何開展建設工作指導方向。
通過群眾院落會討論,政協駐村隊伍、村“兩委”了解到群眾對于庭院建設還存在許多疑問,又推出《清江橋鄉庭院建設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七問“為什么要建、在哪里建、怎么建、誰來建、有什么要求、由什么組成、怎么推進”充分尊重村民意見,將大家如何自主動手建設最美庭院的方方面面解釋到位。全村群眾熱火朝天的開始規劃自家庭院,個個較著勁兒要把自家庭院做成桃花村最美庭院。
美麗鄉村,要從“面子”美到“里子”。 該村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不僅抓環境美麗,更抓民風美麗,先后著手推進黨群連心、農村文化建設、志愿者服務、鄉村院落會,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各類先進評選,進一步弘揚主流價值、傳承鄉村文明。
庭院小菜園
參觀結束后,眾人來到桃花村村部召開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分享會以及“清江橋鄉自來水工程建設推進現場會”。村主任蔣文彬分享經驗,內容樸實,真情實感,將桃花村如何遵循“村事民改、村事民治”的要求,運用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鄉風文明建設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勸導隊、鄉賢會的三會兩隊形式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同時,蔣主任表示只有讓村民對于村級建設富有主人翁精神,安全飲水建設工程推進才會沒有阻力,美麗鄉村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政協駐村工作隊成員總結將政協民主原則融入桃花村日常工作,采取四自兩會三公開方式,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各個村書記發表參觀感想,會議氛圍熱烈激動。
通過參觀學習,清江橋鄉16位村書記通過這次學習取經受益匪淺,深切地感受到因地制宜謀發展是關鍵,群眾積極參與是基礎,隊伍扎實求變通是必要。表示將認真學習借鑒桃花村美麗鄉村建設先進典型的經驗,立足工作實際,把桃花村成功經驗和做法運用到各村的實際工作中去,將各村建設成為美麗鄉村新典范。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集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于一體的系統工程,“三駕馬車”缺一不可。其中,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眾所周知,越來越為人們重視,但美麗鄉村建設的經濟效益還遠遠沒有發揮作用。清江橋鄉為實現游崀山玩清江的目標,必須眾志成城,科學規劃、狠抓落實,實現全鄉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