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行長走市縣·金融送解優”行動首站在邵陽火熱進行,行長們下基層、入企業為企業發展答疑解惑,提供資金幫助。
這是致力于打造政銀企溝通對接平臺,推動金融資源下沉,精準賦能實體經濟,助力全省實現“七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的湖南生動實踐。為何這場湖南金融界現象級活動首站便選擇邵陽?對此,從近年來邵陽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可窺一二。
“人民銀行將細化政策舉措,健全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1+N’政策體系。”3月21日,在湖南省“行長走市縣·金融送解優”行動啟動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瑞懷站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度,進行戰略布局。
湖南省“行長走市縣·金融送解優”行動首站啟動儀式現場,政銀簽約。邵陽日報記者 申興剛 攝
活動現場,邵陽市政府與24家省級金融機構簽訂政銀戰略合作協議,共爭取各銀行未來三年累放額度超5300億元;邵陽市級金融機構與有關項目、企業意向簽約金額超108億元。啟動儀式后的座談會上,各省級金融機構負責人圍繞攜手開展“行長走市縣·金融送解優”行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實施“七大攻堅”,共譜政銀合作互利共贏新篇章主題建言獻策。
27家省級金融機構負責人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支持邵陽地方建設、金融惠民便民利民等方面建言獻策。
這不僅是一次友好交流,擴大邵陽金融“朋友圈”的機會;更是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政策落地生花,推動邵陽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機。
近年來,邵陽市高度重視金融發展,圍繞國省重大金融政策方針,通過“政府搭臺、銀企對接”的雙輪驅動,陸續舉辦“政銀企對接座談會”“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等活動,出臺《關于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等有力措施,推動邵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如今,全市共有31家銀行機構、30家保險機構、20家證券機構、15家地方金融組織。金融機構集聚發展,構建起覆蓋銀行、保險、證券及地方金融組織的多層次生態圈。
在經濟發展的壯闊版圖中,金融猶如靈動的畫筆,為城市的繁榮勾勒出絢麗的線條。對于邵陽這座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城市而言,金融的力量正日益彰顯,成為推動邵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2年至2024年,我市金融業增加值分別為124.68億元、134.1億元、132.73億元,分別占GDP比重4.8%、4.9%、4.54%。在金融業穩健發展的同時,全市GDP從2022年的2599.18億元,上升到2024年的2926.25億元。這些亮眼數據背后,也是邵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與“三高四新”藍圖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2024年,邵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26.25億元、增長5.1%,17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1項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項全省第二。濃厚的商業氛圍、活躍的民營經濟,為廣大金融機構在邵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肥沃土壤。
如何讓金融機構最大限度發揮力量,助推邵陽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產業升級、品牌推廣、科技研發等方面提質增效?關鍵在金融機構的精準施策。
去年,寶東農牧在“企業家接待日”活動中提出希望邵陽市金融機構開展生豬活體抵押貸款的訴求,以解決生豬養殖戶普遍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接到訴求后,我市高度重視,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協調推動,邵陽市金融機構很快推出了“智慧畜牧貸”等產品,成功破解邵陽市養殖行業發展資金難題。
“除了資金上的大力支持,更感謝中行為我們企業‘量體裁衣’,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方案。”邵虹玻璃財務總監皮展說。在2022年,中國銀行邵陽分行率先與邵虹玻璃建立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跨境結算、信用證等一系列金融支持。這場合作,對于當時剛剛起步、資金需求巨大的邵虹玻璃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這“五篇大文章”,邵陽市及時向金融機構推介企業融資項目,向企業宣講金融政策、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積極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搭建多方交流合作平臺,同時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個性化的信貸支持,金融的“活水”精準滴灌邵陽實體經濟。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邵陽市分行累計新發放再貸款再貼現42.2億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融資成本穩步下降,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節省利息支出8.87億元,為企業節省利息支出2.60億元;融資對接專項行動深入開展,累計為653戶科技型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21.93億元。各大金融機構以最大力度、最大限度為實體產業注入“源頭活水”,實現了以金融之力賦能產業之進。
“去年我們憑借17項核心專利技術作為質押物,成功從中國農業銀行邵東市支行獲得高達4120.8萬元的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湖南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書奇說。這次融資刷新了邵陽市以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歷史紀錄,也是邵陽產融雙強深度發展的生動體現。
產業是金融的根基,金融不斷為產業“輸血供氧”。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銀行機構不僅精準化為企業提供優質金融產品,還入企入園走訪、助企解困,提供政策宣講和優質服務,“內卷”式推動整個產業鏈的高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邵陽市分行積極探索建立“再貸款+”模式,單列1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項額度,引導邵陽市銀行機構為包括打火機、小五金等特色輕工產業在內的重點產業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有效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中國工商銀行邵陽分行積極響應邵陽縣發展需求,圍繞茶油產業等重點產業項目,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為產業發展、園區建設、中小微企業培育等提供金融助力;中國建設銀行邵陽市分行、中國農業銀行邵陽分行等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優勢,為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提供大額信貸支持,推動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完善……
這些金融創新的“邵陽解法”,正是貫徹“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注腳。
金融是產業的血脈,讓產業煥發生機。2024年,全市七大產業鏈實現總產值3342.4億元、增長8.3%,特色輕工產業實現產值1050億元,累計打造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8個、全省第一,省級產業集群9個、全省第三。實有經營主體55.48萬戶、全省第四,在庫規模工業企業1841家、全省第四。
金融春風浩蕩處,正是邵陽騰飛時。一項項亮眼的成績,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那句“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的生動詮釋。金融與產業“比翼齊飛”,邵陽實體經濟發展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新浪潮。
(作者 蔣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