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溪鎮工作人員在淘金村處理矛盾
邵陽新聞網11月24日訊(通訊員 童中涵 隆洋 鄭杰)11月20日,在新邵縣潭溪鎮黨委政府和興東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下,該村兩戶因宅基地糾紛發生矛盾的村民化干戈為玉帛簽訂調解協議。這是該鎮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法治、德治、自治機構建設,以“三治”融合實現信訪“三無”,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潭溪鎮在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建立以黨建為統領的法治、德治、自治三大類九大群眾自治機構,探索出一套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法治類建立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健全了人民調解委員會、法治宣傳委員會2個機構。德治類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下轄老年協會、青少年協會等5個機構。自治類建立健全了計劃生育協會等4個機構?!巴ㄟ^各類機構的建立,我鎮僅玄本一個村就將61名黨員、137名群眾充實到了鄉村治理隊伍來,實現了‘人人來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潭溪鎮黨委書記周武說。
潭溪鎮工作人員在爽溪村聯合該村矛盾調處委員會在群眾家里調處矛盾
該鎮淘金村黃姓、何姓兩戶村民因相鄰宅基地的道路通行問題發生糾紛,正是得益于法治類群眾自治機構的介入,讓黃家人在這場長達一年之久的“拉鋸戰”中,最終靠法律武器實現了依法維權。去年6月,何家在馬路上澆筑了兩個水泥墩阻止黃家車輛通行,被逼無奈,黃家多次到鎮、縣兩級上訪,可該矛盾經村兩委、派出所、當地政府多次調解后仍未成功化解。為防止矛盾擴大化,杜絕發生信訪問題,淘金村法治宣傳委員會引導黃家向法院起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6月9日,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被告何某清、何某荒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拆除位于兩原告祖宅與被告房屋之間硬化道路上的兩個水泥墩,排除妨礙,恢復通行。
德治類群眾自治機構同樣在潭溪鎮基層治理體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玄本村就是典型代表。玄本村由于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原屬省級貧困村,也曾是縣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整頓村。為改變這一局面,自2019年起,該村掛牌成立了全縣首家“功德銀行”?!肮Φ裸y行”以單個戶為單位建立基本賬戶,通過一月一評比、一季一兌付,村民的結余積分可兌換食鹽、食用油、大米等,并與村集體經濟產業分紅無縫對接。如今的玄本村鄰里和睦、環境優美,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鄉村德治之路。曾經村里的老信訪戶黃深根,現在積極參與到村里的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工作中,每天關注的都是自己為村里做了多少貢獻,功德賬戶里的積分有多少,再也沒有上過訪。
孫家橋社區原是潭溪鎮有名的“上訪村”,通過先后成立9個村民自治機構(協會),現在該社區已成為鎮里的信訪“三無”社區,鄰里關系、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日趨融洽。該社區先后成立鄉村治安聯防隊等自治機構,機構理事人員由社區德高望重的黨員擔任,并號召覺悟高的群眾加入其中,充分發揮村民參與村務作用。如今的孫家橋社區,黨員示范效應強,村民創優熱情高,鄉風民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