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4月15日訊(通訊員 秦明 徐文)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便民、利民、惠民工程,一頭連著民生,一頭牽著社會治理,涉及眾多家庭的切身利益,備受人們關注。在大祥區仙人井社區居住了近40年的居民王富民豎起了大拇指說:“從沒想到過仙人井社區直管公房旁違規搭建了二三十年的煤雜房會被拆除,感覺一下子寬敞了好多,讓我們對老舊小區改造更有信心,更多期待。”
4月13日,大祥區城北街道會同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大祥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社區干部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部32人冒雨對西外街社區原微波機廠、仙人井社區直管公房旁的違法搭建煤雜房進行集中拆除,合計拆除煤雜房118間,拆除面積約3600平方米。
始建于七八十年代的煤球房已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瓶頸,破敗不堪、已成為藏污納垢的垃圾場,蒼蠅老鼠的“保護傘”,亦是創衛創文衛清除死角的老大難問題。
為釋放停車位及休閑游樂場、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面對老舊小區眾多、歷史違建體量大等突出問題,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大祥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壓實街道班子成員帶隊專班負責這一關鍵舉措,落實證據保全集中拆除這一關鍵方法,充分發揮社區黨總支戰斗堡壘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和發展的急難事。一方面依托“睦鄰微課堂”,把黨史“大主題”通過“微課堂”融入日常,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一方面以“黨建微網格”為抓手,充分發揮微網格長政策法規宣傳員的作用,把文明創建落實到街、社區、樓棟、單元、家庭,廣泛凝聚和發動群眾投身常態化疫情防控、老舊小區改造、社區綠化美化、垃圾分類等工作,不斷深化“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全力促進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工作。
通過前期將政策百分之百宣講到位、盡百分之百努力把群眾思想工作做好,城北街道煤雜房違建拆除工作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截至目前,該區域違法搭建的煤雜房已全部拆除完畢,實現了舊改項目區違建煤雜房零容忍、零存量、零補償、零上訪“四零”效果,是大祥區在舊城改造過程中的又一創舉,為后期的寶慶八景之仙人井景區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