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6月27日訊(通訊員 肖皓靜)近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洞口縣雪峰街道天井村榮耀登榜。這個湘西南村落如何從全國眾多鄉村中脫穎而出?其成功密碼,深植于獨特的自然稟賦與扎實的文明創建實踐中。
山水為憑:古井群孕育生態明珠
天井村因井得名,村內坐落著湘西南最大的6個天然水井群,最大水井群面積近萬平方米,井水四季長流,冬暖夏涼、甘醇清冽,成為村莊的靈魂標識。4.43平方公里的村域內,19個村民小組、813戶2552人在這片山水林田的懷抱中繁衍生息。近年來,該村完成通組道路100%硬化,安裝路燈166盞,實現自來水入戶、電網升級,旱廁全面“歸零”,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
創新為鑰:“六零”機制激活治理動能
天井村的治理創新令人矚目。該村在全省首創“六零”創建機制,以戶積分換獎勵、組積分換項目,讓村民成為治理主角。這種“數字賦能+積分激勵”模式,極大激發了群眾參與熱情,人人爭當基層治理的參與者、踐行者。69名黨員帶頭示范,推動組織堡壘更加堅固,黨群干群關系日益密切,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文明為魂:新風吹拂千年古村
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天井村制定特色《村規民約》,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通過“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歌舞比賽、鄉村“BA”、美食推廣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文明種子播撒田間地頭。村文化舞臺、廣播室、農家書屋、衛生室等設施一應俱全,讓村民在農耕之余盡享文化滋養。
產業為基:綠野沃土生金吐銀
產業振興是文明創建的堅實根基。天井村積極發展“三棵樹”特色產業,鼓勵庭院經濟,落實產業扶貧政策,完成雙季稻種植360余畝。村莊緊鄰320國道和高鐵站,洞山路、站前大道等多條要道穿村而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農旅融合注入新動能。天井村黨支部書記展望:“我們將打造‘縣城后花園、站前會客廳’,建設以山為脊、以水為脈、以綠為底、以文為魂的田園綜合體。”
從“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再到如今的“全國文明村”,天井村以古井清泉涵養文明根脈,用創新實踐激活治理效能,在綠水青山間鋪就了一條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并舉的振興之路。這份國字號榮譽,正是對村莊內外兼修、久久為功的最佳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