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萌
今年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也是我國第11個環境日。今年六五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先行”,這不僅是一句鏗鏘有力的時代召喚,更是一場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綠色行動。每一個“我”的先行一步,都是在為美麗中國的宏偉畫卷增光添彩,讓生態文明的光輝照亮民族永續發展的前路。
全民同心繪就綠色共識畫卷。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從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把綠色發展作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到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之一,綠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比如2025年湖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達人演講比賽,通過線下競技與線上直播的融合,掀起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潮;東方樞紐上海東站項目站房屋蓋預留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預計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5%以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312噸,實現超低能耗目標。這些生動實踐,正是綠色理念落地生根、凝聚全民生態共識的時代注腳。
生態環境保護,關鍵在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從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綠色奇跡”,到浙江余村的美麗蝶變;從太湖大規模清淤重塑碧波浩渺,到庫布其沙漠西段風沙阻隔帶筑牢綠色防線,我們見證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實足跡,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產業協同奏響綠色發展樂章。當前,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潮流。我國積極順應這一趨勢,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從淘汰落后產能到培育壯大新興綠色產業,從加強節能減排到推進資源循環利用,一系列舉措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在能源領域,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穩定發展。在福建寧德,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電池技術水平,產品暢銷全球,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打造“黑燈工廠”,實現生產過程的綠色化、智能化,工廠外還設立“哨兵動物園”,以生物多樣性監測園區生態,推動鋼鐵行業向“綠色制造”大步邁進……綠色發展不僅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更是催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模式,推動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
站在世界環境日的時間節點回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從未停歇,每一處“綠色奇跡”都在訴說:唯有與自然攜手同行,方能永續發展。這不僅是一個大國對生態文明的莊嚴承諾,更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方案”。未來,我們必將以更鏗鏘的步伐,在綠色發展的征程上續寫傳奇,讓美麗中國的畫卷在時代浪潮中愈發璀璨奪目。